一、手把件和玉牌在佩戴上有何区别?
要说明和田玉把件与玉牌佩戴方法的不同,首先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功能区别。一般来说,和田玉把件是以玉件形状的大小为准,并没有题材、内容、功能和工艺的限制。和田玉雕刻大师指出它的表现题材可以是人物、花鸟和走兽;它的内容可以是送子观音、一品清莲和马上封侯;它的功能可以是避邪、纳福和把玩;它的工艺可以是透雕、浮雕和线刻和田玉把件的包容性同时满足着先贤的道德诉求、文人的文化诉求、民俗的吉祥佑福诉求和个性的乐趣诉求。
所以,根据和田玉把件大小的不同,人们或悬挂于颈部,或佩带于腰间,或串拿于手中;稍小些可佩于挎包上,再小些也可悬于手机,它的多样性特质决定了它佩带方法的多样性、自由性和随意性。
而规矩的玉牌由于天性的方正,它题材、内容、功能和工艺存在着的一定限制,稍小的以颈部佩挂为主,大些的适合腰部佩戴。其实,和田玉把件与玉牌佩戴方法的区别不在于实际用途,更在于人们附于它们精神属性、诉求定位的不同。
二、手把件的魅力
和田玉把件作品的形成往往依据白玉的具体特点而定,形状、大小、内质和皮色是因料思考、设计和制作的前提,玉雕艺术家在完整考虑这块白玉有否穿僵、穿糖、内裂、水线等毛病的基础上,根据韧度、色度等的具体特质来决定做什么,怎么做。或人物件,或动物件,或花草件,或仿古件。
诉求上有避邪、纳福、审美题材等等,满足着收藏者的种种实用需求;在风格上,写实的惟妙惟肖、变形的和谐对比、仿古的古朴厚重让人爱不释手。一件成功的和田玉把件,不管最后的设想多妙、设计多巧、工艺多绝,都取决于艺术家对材质的理解和运用,也就是说材质的局限特性往往决定着这件作品的成败。不同的材料,不同的特点,不同的题材,不同的工艺,不同的韵味,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艺术魅力,这就是和田玉把件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