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中国最早的佩饰,是由距今约一万八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以石珠、骨珠、兽牙、海贝壳等材料经钻孔串联而成,而真正的玉石佩饰则从大汝口文化最早发现,良洁文化的玉石组佩在制作上显得更为精致。
距今约三千年的西周时期,贵族们开始盛行一种由多件块玉串联组成、悬于身上的佩饰,今天我们称之为“玉组佩”。在正式场合,人们按级别不同,组配的大小多少也就不同。平时,人们依个人的爱好而设计佩戴,往往讲究玉的色泽和形式的对称和谐。
到了春秋时期,为了行动方便,玉组佩的组合趋向简单化。国家玉雕大师指出西汉的“佩戴玉”作用使得玉佩渐渐以单件出现,而工艺制作相当精美。
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“龙凤纹重环玉佩”是汉玉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,玉佩内圈中央为一条游龙,两爪及尾伸向外圈,游龙张开的前爪上站立了一只凤鸟,回眸凝望游龙,两者一应一合,互相呼应。游龙的冠、尾羽上下延伸并成卷云纹把外圈顶端空间填满,后爪的处理奇妙在于不表现其尖锐的爪子,因此形成了整体的和谐感。
更重要的是,这件玉佩采用镂雕工艺,构图完美和谐、主次分明、细节精美,足以代表西汉玉器工艺巅峰水平。鼎盛的唐朝,玉佩成了官吏服饰中等级的代表,随着原料、工艺及佩戴习惯的变化,它有了思想性,有了玩赏性。
应该说,辽宋时代出现的‘“春水玉”、“秋山玉”样式是中国佩饰向玉牌转变的重要标志。明朝玉人陆子冈借鉴这种形制样式,以精湛的浮雕技艺创立“两面雕”白玉牌。这种前画后诗形式的形成,体现了文人意识的参与、文人审美的注入和文人精神的表达,改变了玉牌传统的讨喜诉求,以一种中国文人文化所具有的清、新、雅、逸的书画印形态雕刻在玉牌上,真正完成了白玉的品德表诉。明代玉人陆子冈创造了“子冈牌”样式,经过数代琢玉人的继承、发展延续到了现在,并成了白玉牌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