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一、孕育期
玉石雕刻大师表示玉质石器出现至广义玉概念形成之前, 相对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。人们在打制石器和选择装饰品的过程中,逐渐觉察出玉质石器与其他石器在亮度、色泽、硬度、质感等方面的差异。
玉概念有如待产的胎儿,呼之欲出。可以说,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和发展,是玉文化得以产生的直接的原始诱因。
二、嬗变期
主要标志是玉礼器的数量明显减少,礼仪功能逐渐减弱或消退, 玉佩饰、特别是组佩及玉器皿、玉陈设、玉生肖和人物、动物等世俗类玉器明显增多,玉礼器的社会功能加速世俗化,相对年代约为战国至两汉。
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,由礼崩乐坏、群雄争长的混乱局面到中央集权的确立,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礼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。政治的进步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,反映到礼仪制度上,就是玉礼器和青铜礼器的世俗化。
此外,由于玉玺的出现和发展, 权贵们不再以圭、璋和佩饰作为宣示身份地位的主要表征,汉代大墓中出土的裹尸玉衣、玉璧、玉枕等虽然还有表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作用,但主要的却是出于防止精气泄散、保护尸身不腐的愿望,九窍玉塞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;汉代墓葬有关陶楼、仓、猪圈、鸡舍乃至于厕所的设置,也反映出礼仪制度的世俗化倾向。
在表现方式上,玉雕作品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日趋浓郁。漆器、金银器以及瓷器制作工艺的出现和发展,从根本上改变了玉器惟我独尊的地位,玉器所蕴含的神奇功能和礼仪概念,逐步被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冲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