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一、人体汗液与古玉器
有位玩玉的同好者说:“有些汉古玉是忌汗渍的,举凡玉质带些透明度而渗红的古玉,经了汗渍,往往失却鲜艳的色彩,色泽加深而变得暗红,就失真了。”
很多人都过于迷信汗渍与盘摩可复原貌和温润,玉石雕刻大师指出其实要看个别情况和玉的品种而定,不宜一概而论。
人体的汗液皆略带咸味,含有盐分、尿素,挥发性脂肪酸等。若气温低或人体静止时,汗液较少,但夏天和人体运动时,汗液分泌较多。
人的颈项四周,胸前与手指附近,皆为汗液较多的地区,如果脂肪酸,尿素与盐分过多直接接触一些古玉,经常如是,也就变成了一种慢性侵蚀,有损色层,不但不鲜润,而且不明亮。故应适可而止,并且因人而异,因有些人汗大,有些人则少发汗。
白玉不宜贴着皮肉佩带过久。因为长期受汗渍影响,会变微黄,因为脂肪酸,尿素和盐分慢慢改变了表层的洁白。白玉的级数,在于其白的程度和温润细密,变微黄就失真了。
二、古玉器的消毒除臭方法
我国入土的古玉,有所谓金沁、银沁、水银沁、铜沁等等。以前上海有一块颇内名堂的古玉,诨名“五彩皮蛋”,乃因为同时有金银等五种色沁之故。
入土的古玉,受地中到处流动的水银所影响,引使物体色素和古玉共冶一炉。事实上,古玉不止于五彩,甚至不但有九彩,受“色沁”的种类,应该超过十多种。其奥妙的地方,比较陶器烧制的“窑变”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比方说,笔者有一件汉朝的钙化白玉,在“灰沁”上即有红红绿绿的“寿衣沁”,原因是汉代的陪葬品,受尸身寿衣的颜色渗入,与白玉浑成不可分,抹之擦之皆不去。
根据不少清代古玉寿家研究,气味也同样可以渗入古玉中。 举几个例子,土沁的古玉多带土锈气;铜沁的就有铜臭味;碱水沁的即带有腥气;尸水所沁的,则有臭气。 我们收藏古玉,大多数难以褪改或变更其“色沁”,但是,为了卫生和安 全,以防藏有细菌和不洁物体,须用开水煮过,方可作玩件或用来佩带。用开水煮,或用灰提油法,同时能够辟除其臭气与腥味。特别是陪葬古玉,应用开水煮之,或以沸水浸之。使灰浆浮出,兼具消毒杀菌的作用。不过,凡铜沁的古玉则不可煮,以防影响原本色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