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玉摆饰呈现大体自宋以降而盛于明清两朝。这主要得益于玉矿石的来历拓广了,而且手工业加工技能的发展,使得人们可以对坚硬的玉矿石作愈加精细、快捷的加工。明代的玉摆饰较为细微,多以文人玩物为主,如秋山图、玉山子、人物雕像、小动物等。所用玉料多为青玉、青白玉及黄王,也有使用其它杂玉料的,如南玉,汉白玉等,其艺术性及价值不及上述好玉料。
玉石雕刻大师指出清代出现了大型的玉摆饰,其做工也愈加杂乱精细。民间用玉器以两江产值多也精。清朝很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姑苏专诸巷,姑苏玉器精美秀丽,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。扬州玉作豪宕劲健,特别长于碾琢几千斤乃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。此时的玉器多以传流故事为题材进行艺术加工,如人们了解的八仙过海、群仙祝寿、携琴仿友、十八学士登瀛洲等等。其至呈现了以整块石料雕琢的巨型摆件,如龙船、秋山行旅图等等。《大禹治水图玉山》是这一时期特大玉摆饰的代表作。
清代玉工长于借鉴绘画、雕琢、工艺美术的成果,集阴线、阳线、平凸、隐起、镂空、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,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,发明与发展了工艺性、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,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。小型玉摆饰大多独出心裁,以留皮巧雕制胜。清代重白玉,尤尚羊脂白玉,黄玉很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