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古人云:「国之大事,在祀及戎。」 在中国古代,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大的庆典活动。祭祀时一切用品都应是其时人们所能找到的好材料来制造的。因而,早期古人使用于制造礼器的材料大部份便是玉。咱们今日可以在大部分新石器年代的遗址里看到各式各样的玉礼器,这其间包含图腾和标志权利的符节器。闻名的例子便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大批玉宗及各种柱型器了。
此外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、玉熊也应是其时部落族权的图腾。国家玉雕大师指出随着年代的发展,文化的进化,到了商周时国家各种礼节礼仪不断完善,呈现了祭祀不同对象以及区别身份贵贱的专用礼器。
玉礼器通赏分为六器。按《周礼》中记载:「以苍壁礼天。以黄琮礼地。以青圭礼东方。以赤璋礼南边。以白琥礼西方。以玄璜礼北方。」故知六器分别是壁、琮、圭、璋、琥、璜。在这其间,除琥这种礼器咱们目前已无法考定其原始面貌究竟怎么之外,其余五种礼器均有实物出土,在咱们的数据库内,咱们可以细心赏识研讨。
古人对礼器使用者的等级十分讲究,是有严格的次第的。国家玉雕大师表示人们所熟悉的「闻名」之典故,说的是公元前606年春时,楚庄王伐陆浑之戎,观兵于周郊,问周宪王瑜九鼎之大小轻重。这被其时人们认为是大不敬,以下犯上,有攫取王位之意。因而王公贵族一定要按身份佩戴不同类型、不同尺度的礼器。
在《周礼大宗伯》中,对储侯所执之标志身份的信物有具体的规则:「以玉作六瑞,以等邦国。王执镇圭,公执桓圭,侯执信圭,伯执躬圭,子执毂壁,男执蒲壁。」 其间镇圭长一尺二寸,桓圭长九寸,信圭长七寸,躬圭长七寸或五寸。这四种圭加上刻有毂纹的壁和刻有蒲纹的壁就合称六瑞。
当然除了这六器六瑞之外,还有其它一些礼器与符节器,如环等等。为了分类的简明清晰,咱们就把这其它的器型归纳入玉用具一栏之中而不在这儿评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