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总监:王兆丰
联系电话:15506182178
13937722557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相王路133号
姑苏饭店斜对面
网址 :www.fengshizhai.com
秦朝是我国初个封建制统一国家,但仅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,流传下来的具有清晰纪年的文物很少。因为缺少参照物,因此很难对秦代的文物作出清晰的断代。从零散出土的玉器来看,与战国作工的玉器区别不大,还未见代表性之著作。
到两汉时期,因为社会安稳,国力强盛,玉文明也欣欣向荣。从王公贵 族到官宦人家甚至绅士巨贾等日常用玉种类丰富、数量很多、加工工艺精湛。此时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著作,代表了这个年代的高水平。
国家玉雕大师指出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年代玉器的传统,并有所改变和发展。玉礼器(所谓瑞玉)较前削减,已不再是玉器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各种作为装修用的玉佩饰大大增加,用于丧葬的玉冥器亦明显增加,玉用具也有较大的开展。在雕琢工艺方面,圆雕、高浮雕、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。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,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,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,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。
咱们现今能看到很多的汉代玉器,其间尤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很多玉器为代表作。另外还有各博物馆保藏的传世汉代玉作,有高足杯、角形杯、带托高足杯、盒、枕、带钩、印章等。装修品可分为人身上的玉饰和器物上的玉饰两大类。人身上的玉饰主要是佩玉,计有璜、环、琥、珑和玉舞人等。
国家玉雕大师表示玉环的纹饰美丽多样,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汉代还有一种专门用于辟邪的玉制品叫刚卯,除见于著录的传世品外,开掘出土的刚卯为数不多。从文献记载和考古数据考察,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和先秦时期有所削减,只有璧和圭仍然作为礼器运用。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,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步消失。汉代虽然还存在「六器」中的琥和璜,但已是作为装修用的佩玉了。别的,璋和琮在汉代或许已不再制造和运用。
汉代时人们认为玉石能使骸骨不朽,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葬玉主要有玉衣、玉九窍塞、玉琀和握玉。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 族死时穿用的殓服,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。完好的玉衣由头罩、上衣、裤筒、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,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,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开展的产品。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、目、口、鼻、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,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。
玉琀一般作蝉形,置于死者口中,制作简略,俗称「汉八刀」。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,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,系用玉璧改制而成,到西汉中期以后,逐步盛行为玉猪。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,在东汉直到魏晋南北朝都很盛行,但玉猪造型改变不大,刻纹也都比较简略。